单侧耳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
发布日期:2021-01-29来源:仁品耳鼻喉医院
单侧耳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
单侧感音神经性聋(UHL)患儿由于缺乏双耳听觉输入,对于噪声中的语音感知及声音定位方面都感到困难,但这类患儿常因听力筛查漏掉单侧或语言功能发育尚且正常而发现较晚,得不到足够的临床重视或贻误最佳治疗时机。目前,对于单侧耳聋患儿,临床的常规处理方法包括观察随访、单侧佩戴常规助听器或骨导助听器,而以上方法都依赖于信号向感音功能正常的患耳传递。尽管在过去几年中,人工耳蜗植入的数量有所增加,但在美国,该方法在儿童中还属于超范围使用。
JAMAOtolaryngology-Head&NeckSurgery发表了人工耳蜗植入作为单侧耳聋患儿治疗方法的系统性综述和meta分析。
作者对评价单侧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疗效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性综述和meta分析,其中纳入的研究均为队列研究,病例观察的时间跨度从2004年起始,至2019年止。
1、研究纳入标准
1.1、研究纳入的患者小于18岁,诊断为单侧耳聋(一侧纯音听阈大于等于90dB或听性脑干反应对大于等于80,对侧耳正常),并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术;
1.2、研究以数字方式量化以下4个标准中的至少1个:语音感知、声音定位、设备使用及患者主观感受结果;其中:a.语音感知:安静环境下的语音感知以正确响应的比例进行量化,而噪声中的语音感知以语音接收阈值的分贝(dB)信噪比进行量化;b.声音定位:用定位误差的程度来量化;c.设备使用:以每天使用设备的小时数来量化;d.患者主观感受:根据语音听力&空间听力&听力质量等级问卷(SSQ)来量化。
2、排除标准
1.发表语种非英语的研究;
2.儿童数据与成人数据不可分离的研究;
3.仅针对非对称性听力损失或部分性耳聋(残余低频听力)的人工耳蜗植入研究;
4.单例病例报告。
3、结果
听力学结果:首先,8个研究针对共49名儿童评估了60-70dB噪声环境中的语音感知能力,其中5个研究的35名儿童的语音感受阈值的信噪比发生了变化(dB),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平均改善范围为0dB-2.7dB;而在其余3个研究中,以单词和句子进行测试,人工耳蜗植入后患儿回答正确的百分比平均改善幅度为2.0%至51.7%。39名儿童在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噪音中获得了语音感知能力的改善。其次,6个研究的共42名儿童评估了安静环境下的语音感知能力,均使用患儿回答正确问题的比例作为评价指标,共有34名儿童(占81.0%)在人工耳蜗植入后语音感知能力有所改善,他们的平均得分从56%到100%不等。然后,有6个研究的共66名儿童评估了声音定位能力,研究者使用扬声器播放55-70dB的各种声刺激,其中三项研究使用定位值的均方根误差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人工耳蜗植入后可以降低均方根误差并改善声音定位能力,55名儿童在人工耳蜗植入后1-2年内平均定位误差值降低24.78°,并且6个研究均报道在大多数测试角度,患儿的声音定位能力都得到了改善。
患者主观感受的结果:有四项研究使用了SSQ来评估患儿主观感受,评分为1-10分,结果显示人工耳蜗植入后,患儿在语音听力、空间听力以及听力质量方面都表现出了统计学上显著的改善。与先天性单侧耳聋患儿相比,获得性单侧耳聋患儿语音听力平均改善2.27;空间听力平均改善2.95,且人工耳蜗植入年龄晚3.39岁,失聪病程的中位数也较先天性单侧耳聋患儿短3.11年。
从设备使用频率及时间,以及耳聋的病程入手,研究者发现在11项研究的101名儿童中,大部分儿童(75名)定期使用,16名儿童使用受限,5名完全未使用。不使用人工耳蜗的患儿耳聋病程比使用受限的患儿长约5.75年,比正常使用的患儿长6.84年;同时其人工耳蜗植入平均年龄也比使用受限的患儿大5.21岁,比正常使用的患儿大3.26岁。
结果显示,在单侧耳聋患儿中,人工耳蜗植入后客观和主观听觉相关结果均有改善,而获得性单侧耳聋患儿和起病时间较短的患儿获益更大。这些结果可用于指导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人工耳蜗的候选资格标准,并有助于家庭咨询和共同决策。作者也指出本次分析的局限性,即纳入的研究具有异质性以及样本量较小,这也指出了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