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
发布日期:2021-08-07来源:仁品耳鼻喉医院
2021年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逐渐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老年性聋,又称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双侧渐进性,对称的感音性神经性耳聋。对于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助听器配戴效果不佳的老年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是改善其听力的重要干预措施,本文将从老年性聋的病因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进行综述。
1、老年性聋的病因
1.1听觉相关组织退行性病变
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及血管纹细胞等与听觉相关的组织结构退行性病变是老年性聋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Schuknecht将老年性聋分为6个病理类型,分别为感音性,神经性,代谢性(或血管纹性)、耳蜗传导性(或机械性),混合性和不确定性。对干老年性聋其内耳感觉细胞的丢失主要发生在耳蜗的基底部,它可能会导致突然的高频听力挂失,而血管纹的萎缩主要集中在耳蜗顶中周,它在听力图上可能表现为平坦型。方耀云等对不同年龄组人颞骨进行切片,观察到老年人螺旋神经节细胞减少,细胞质内脂褐素沉积。随着年龄的增长,耳蜗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等结构会发生程度不等的凋亡,萎缩,而引起声音感受及传导等受阻,导致老年性耳聋。
1.2遗传因素
老年性聋与基因有着密切联系,但其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GRM7代谢型谷氨酸受体7(mGluR7)基因,其编码的蛋白产物可对内,外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产生作用抑制谷氨酸释放,2009年,Frideman等开展了第一个针对ARHL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mGluR7在内耳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中表达,GRM7的常见等位基因通过改变谷氨酸兴奋性中毒敏感性的机制导致个人患老年性聋的风险,该位点与老年性聋的关联之后也在中国人群中得到验证。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老年性聋与线拉体及氧白由基相关基因有关系。Dai等通过在老年聋颞骨中检测到线粒体基因mtDNA4977缺失的高发生率认为mtDNA4977缺失与老年性聋之间存在关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耳蜗缺氧可能导致mtDNA4977缺失和其他mtDNA突变,进一步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减少和听神经系统的功能下降。当听觉神经系统的功能由于mtDNA的异常代谢达到特定的阈值而受损时,就可能出现老年性聋。
VanLaer等发现粒状头样2基因老年性聋内含子上存在与老年性聋遺传易感性具有强关联性的位点。Lin等在中国台湾地区开展类似研究却未发现其与被检测人群老年性聋易感性存在关联,这可能是由于人种差异导致。然而,2015年周彬等发现哈尔滨地区汉族老年性耳聋与GRHL2基因rs1981361SNP位点具有相关性。说明对于老年性聋的基因研究复杂,存在种族差异等多种影响因素。
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性聋相关的基因位点被发现,如IQ模体GTP酶活化蛋白2基因,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KCNQ4基因等,这也为进一步理解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及基因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1.3环境因素
噪声暴露会产生听力的暂时性阈移或永久性阈移,造成噪声性耳聋,对于老年人还存在噪声的蓄积作用,长期的环境噪声可对听力造成损害,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表现出来。
1.4其它因素
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影响老年患者听力和加重听力损害的重要因素,这可能与内耳供血受到影响有关。老年性聋与吸烟,饮食、感染,耳毒性药物的使用等也有关。
2、老年性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
对于老年性聋患者配戴助听器或植人人工中耳可能是有效的干预手段,但对于重度或极重度听损患者,其助听器补偿效果不佳时,人工耳蜗可以在改善其听力提高言语识别率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不仅是听觉和言语,对与听力有关的生活质量和其他与健康有关的领域产生良好影响。
2.1听觉与言语
绝大多数学者对老年性患者人士耳蜗术后听觉言语效果持肯定态度.Williamson等分析了老年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开放式言语识别能力,认为年龄大于75岁的患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是有益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益处是持久的:而对于80岁以上的患者,尽管听觉表现较差,但仍会获得类似的益处,Giourgas等回顾446名人工耳蜗植入年龄61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了术前术后的言语识别情况,发现虽然较年龄较小者效果差,但术后单音节单词识别得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2.2认知功能
听力损失与认知障碍有关,与年龄有关的听力损失被认为是认知下降,认知障碍和痴呆症的可能生物标志物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其具体机制不明。人工耳蜗植入可以帮助老年聋患者改善认知能力,Mosnier等比较了94名在65-85岁植入人工耳蜗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的认知功能,发现在人工耳蜗植人后6个月,所有认知领域的平均分均得到了改善,该作者在进行长期的随访研究后发现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老年患者中,术前就有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在术后平均6.8年内进展为老年痴呆的发生率很低,甚至32%患者恢复了正常认知,在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所力下降的个体中,若存在轻度认知功能下降或可能忠有特定压型的轻度认知功能下降患者,建议植人人工耳蜗。
2.3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
听力受损患者由于沟通困难容易产生焦虑,社交隔阂,孤独感,甚至是抑郁症。老年人出现与听力下降相关的抑郁症几率增加,心理健康以及沟通障碍等进一步影响了老年聋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老年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术后的各种心理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问卷评分,众多研究均可观察到其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大多数老年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不仅能改善其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倾向,还可以缓解抑郁倾向,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其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年轻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
老年性聋是一种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年龄相关性疾病,随疾病进展,对听觉言语,认知功能,心理健康甚至生活质量各方面均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根据病因及听损程度进行早期干预,人工耳蜗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手段,尽管植入年龄,听觉剥夺时间,认知情况等会影响老年人群获益情况,但是相较于自身仍然可以显著获益。因此,对符合适应症的老年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可以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并给其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