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知识 | 双侧耳聋的患者应该如何选择?
发布日期:2021-08-13来源:仁品耳鼻喉医院
当两只耳朵都患有重度及极重度听力损失时,到底应该选择仅一侧植入人工耳蜗?还是双侧都植入?植两侧是同期还是分期?
关于双侧耳聋的患者应该如何选择,这就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了。如果双侧重度及极重度听力损失者,在65dB的噪音环境中双耳佩戴助听器,且句子识别率未能达到60%的,在不受自身身体状况的影响,也不存在经济方面的顾虑时,最理想的就是双侧植入人工耳蜗。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两只耳朵都是重度聋,或是其中一只聋得更厉害达到了极重度的患者,例如一只耳朵70dB,对侧90dB的听损,那么这种情况该如何选择呢?
这就会有多种解决方案了,您可以选择双模式佩戴方式,也就是较重的一侧先植入人工耳蜗,然后轻的那一侧选择佩戴助听器,如果隔一段时间进行复查,出现了较好耳听力持续下降的情况,且助听器起不到理想的干预效果,那么我们可以选择为对侧也植入人工耳蜗。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各项数据也都符合标准,那么选择双侧植入将会是一个听觉效果较为理想,同时也比较省事的干预模式了,因为您仅需一次手术,且您从零开始的康复过程也只需一次,但如果您选择分次植入,可能就需要建立起码两种以上的聆听模式了,这个适应过程对于成年人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
还有两个特殊的病种,一个就是非对称性的听力损失,另一个是单侧聋。非对称就是两只耳朵都有听觉异常,但是两边的听力差值达到30dB;单侧聋就是一边接近于正常听力,另外一边达到了重度聋以上的听损。
那么不管是非对称性的听损或者是单侧聋,总会有一只耳朵还有一定的听力水平,这些患者完成一般的日常交流,或是在安静环境下的基本沟通都是没有问题的,那么他们跟两侧都完全平衡的正常人会有哪些不同呢?
比如剥夺效益,也就是说患者在复杂的场景中言语识别会有困难,这就会涉及到空间听觉了,不管是单侧聋还是非对称性聋都不会产生空间听觉,那么什么是空间听觉呢?它有两个具体表现,一个是声源定位,另一个就是噪音环境下的分辨能力。所以刚才提到的两类听障患者都可能会有这样一个问题,由于单侧的优势聆听或是只有一侧有听觉,导致差耳对声源的感知受到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了生活质量,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只耳朵听不见了,并且声源来自于差耳侧,患者就需要经常性的转过头或是要重复交流多次才能听清,损伤了患者的社交形象。
针对于非对称性的听损有哪些干预模式?
针对双侧都有听损,一侧较重另一侧轻点的患者,当然首选助听器了,但因为非对称性的听损有30dB的听力差值存在,那么当一侧听损是40dB时,对侧可能就接近于重度的听损了,也就意味着患者在佩戴助听器的情况下,重度的一侧也很难达到接近正常言语交流的水平,这时医生会建议重度的一侧植入人工耳蜗,较轻的一侧佩戴助听器,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双模式。
我们都知道,空间听觉的产生是建立在双耳听觉平衡的前提下,当一个声源到达两只耳朵时,会产生时间差和强度差,这两个参数是我们产生空间听觉的基本条件,虽然双模式不能让患者真正达到产生空间听觉的水平,但它仍然对我们改善听敏度、提高声源定位能力和噪音环境下的分辨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上图是国外的一组实验,从这个实验能看出,当植入人工耳蜗后相对于非对称性的听力损失,它可以在3000~6000赫兹的范围内快速地改善声音的感知能力。助听器有着低频信号获取比较敏感的特质,而人工耳蜗是全频频谱覆盖,尤其是在中高频这一块,那么两者加起来正好可以形成一个互补,并且可以发挥双耳听觉的优势,从而提高噪音条件下的言语识别能力。
这是另外一组实验(受试者是原双侧佩戴助听器升级为双模式)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升级为双模式的患者来说,对比他原来的双侧助听器,当差耳植入了人工耳蜗后,从术后6个月到术后一年期间,他的生活的质量,空间听力,还有言语识别率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提高。从这个表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经过了听觉植入的干预措施后,术后半年到一年就可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期。
如果您是双侧重度或者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为了获得双耳听觉,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是最佳选择。
重庆人工耳蜗医院:但是有些情况比较特殊,我们可能会建议单侧植入或者先做一侧看下效果再考虑另有一侧的植入,比如说有些人是非对称性的听力损失,-侧听力损失很重另一侧听力损失比较轻,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是推荐重的那侧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听力损失较轻的那侧佩戴助听器的。还有些用户听神经发育不好,会影响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我们也会建议条件好一点的那侧进行人工耳蜗植入。